•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融合之光辉映两岸

2025-02-18 08:31:00
来源:光明网
字号

  【记者笔谈】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总有些纽带无法被割裂。福建东石的元宵灯俗“数宫灯”在台湾东石同时点亮,香飘宝岛的“蚵仔煎”与闽南古早味同源而生……两岸同胞本就是休戚与共的一家人,有着千年血脉联系。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是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的天然血缘纽带。这也是两岸关系虽历经坎坷,但终究能打破长期隔阂、开启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两岸融合发展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编织着跨越海峡的心灵纽带,书写着两岸携手共促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两岸同胞共同发展、促进心灵契合、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重要途径。通过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密切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岸利益联结、拉紧情感纽带,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铸牢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

  制定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率先在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长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与台湾同胞率先分享大陆发展机遇,逐步落实同等待遇,扩大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两岸融合发展成果丰硕。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促进了两岸各界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彼此认同和心灵契合。

  两岸经济合作早已突破简单的贸易往来,形成了深度嵌合的共生格局。尽管近年来台湾民进党当局持续干扰和阻挠两岸正常的经贸往来,企图推动与大陆所谓的“脱钩断链”,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经过40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拓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两岸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及其他新兴领域的产业链合作前景广阔。在江苏昆山,超5000家台资企业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台湾企业的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与大陆新能源车企的需求精准对接,这种合作是两岸共同做大发展“蛋糕”的智慧选择。祖国大陆始终是台湾不可或缺的关键市场,两岸交流合作得天独厚,这种双向利益需求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

  两岸文化融合持续守正创新,筑牢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根基。过去20多年来,台湾当局不断进行“去中国化”的“台独”教育,致使部分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日渐模糊和混乱。但绝大多数台湾同胞都认同中华文化是他们的根和魂。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同胞的坚固精神纽带。这种文化认同正转化为一次次具体的两岸文化融合发展实践:两岸学者共同译注《台湾通史》,传承史学经典,增进历史文化认同;两岸青年携手创作非遗短视频,用现代传播方式弘扬中华文化;福建以动漫、游戏、微综艺等形式推动闽南文化IP开发,众多台湾青年踊跃参与,推动共同的文化记忆与现代生活共振。海峡两岸的中华文化基因在交流交融中形成深度对话联结,成为穿透“台独”迷障的精神灯塔。

  两岸青年携手共进,描绘融合发展的未来图景。青年日益成为两岸交流的先锋,许多台湾青年跨海而来,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90后台湾青年徐韬“北漂”创业,在大陆市场的巨大“海洋”中如鱼得水,感叹这里是青年创业的最好舞台。来自台湾云林的傅韬丞正在福建平潭追逐着他的田园梦想,他将台湾社区营造经验与理念带到大陆的乡村,在更广阔的舞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已成功举办四届的IM两岸青年影展,实现了无数两岸青年影视创作人的双向奔赴,他们携手向着更为辽阔的影视天地探索。两岸青年发自内心的自主选择诠释着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内涵。

  2023年9月,中央出台文件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这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通过央地协同、条块联动的政策赋权和机制优化,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的长远谋划。一年多来,福建出台实施举措,提出打造两岸社会融合、经济融合、情感融合三个示范样板,构建全域融合新格局。众多台湾同胞在共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进程中切身感受到利益更多、福祉更实、未来更好。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符合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中国式现代化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带来了巨大机遇。长期困扰台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众多难题,可以在两岸融合发展、应通尽通中得到解决。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说明,两岸和则两利、合则双赢。“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相信两岸融合发展的浩荡大潮,终将冲决一切藩篱,让民族复兴的荣光普照华夏山河。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8日 12版)

[责任编辑:黄晓迪]

相关新闻